汽车领域网

不做大电量,如何玩转新能源轻卡?,不做大电量,如何玩转新能源轻卡?

轻卡:更大电池为何更不自由?

近些年来,新能源轻卡呈现大电量的趋势,最大电量已突破150kWh。据电车资源统计,2024年,主流产品集中在90-110kWh电量轻卡,其占比高达60.31%;110-140kWh电量轻卡占比9.80%。而2025年2月份,搭载电量100度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则达到了68.2%,去年同期为55.1%。其中120度~130度车型销量占比10.1%,同比扩大6.7个百分点;130度+车型销量占比7.2%。

由于补能基础设施的滞后,迫使企业通过增大电池来缓解续航焦虑;特殊场景需求下,大电量成为运营保障;市场竞争更偏向参数化,用户在选购时,电池容量与续航里程往往是最直观的对比指标……在各种因素的协同下,大电量车型因电池容量和续航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,100度电以上的车型份额激增。现有电池技术下,增大容量是最直接的续航解决方案。然而,目前各地公共充电站建设情况差异大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北京等较发达地区的充电站建设较好,而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仍小于5%。因此,在城配物流的多样化场景中,盲目追求大电量并非唯一的出路。

续航能力、补能效率、成本、载重能力,运营效率主要是新能源轻卡相比传统油车存在的短板。而大电量轻卡并未彻底解决续航焦虑,其还存在电池成本与运营收益之间的矛盾。如果用户过度关注续航参数,忽略实际的运营需求,会导致“大电量、低利用率”的现象,造成“高成本—低效率”的恶性循环。这就需要行业必须从“堆电量”转向“提能效”。

跳出大电量陷阱:技术与场景的运营效率突破

在多场景化的应用下,市场对于电量分级需求也正在理性回归,大电量车型续航长,在城际物流、特殊场景中表现优异。而中小电量车型则以、低能耗成本等优势在城配物流中展现更高的效率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,均面临运营效率提升的瓶颈与不足。

一方面,技术定制化适配不同的场景。跳出大电量陷阱并不意味着抛弃大电量,而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精准切割适配。需要通过解构城市物流的场景,开发电量适配的轻量化车型。大电量车型凭借较长续航能力,在冷链运输、城际物流及高原地区占据不可替代地位;中小电量车型则以轻量化优势、低能耗成本及灵活补能,在城配物流中展现更高效率。比如江铃E路达纯电版用于城区标载配送,运输品囊括电子产品、药品、食品及商超用品等。该款车在标载时,夏季续航超 280 公里,冬季开空调续航也能达 230 公里,满足了物流单车日均 150 - 200 公里的行驶需求,大幅提升运输时效性。

另一方面,技术创新背后是运营模式的系统性升级。运营模式创新整合租赁、充电、金融等服务,北京采用了全新的单侧方底部全自动智能换电技术,通过高精度的智能RGV和控制系统,实现了轻卡车辆电池的快速更换,全程仅需3.5分钟,大幅提高了车辆的运营效率。而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,更延伸至全生命周期服务——宇通构建“宇+直服”平台,开创直销、直服、直融“三直”模式,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全周期直服保障体系,打造了全场景智能化服务体系。凭借行业领先的亿万级高算力智能车云平台与集电商、服务商、订单、仓储、物流、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服务管理平台,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数据需求,覆盖客户服务全流程。

结语

新能源轻卡市场对电量分级的理性回归,本质上是场景化需求与技术经济性博弈的结果。大电量车型的崛起源于城际物流与特殊场景的刚性需求,并非单纯的“电量内卷”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和生态协同,新能源轻卡必将立足于“效率”而非“电池”,各类电量的车型会精准适配不同的场景,大电量保特殊、中电量控成本、小电量抓效率,一同实现低碳高效运营。

推荐阅读:

《消费者报告》:电动车因充电和电池问题可靠性较差

外媒称华为汽车公司估值2500亿元 长安汽车拟收购35%股份

极石01已开启全国交付

「重磅」芯驿电子战略投资上海映赛科技,重仓车载电子后视镜CMS市场赛道

Haltian推出开创性传感器 实现顺畅泊车操作

小米汽车新专利公布,可将电池集成于车身

长安汽车:砸100亿,狠狠发电

22家国际零部件企业Q3财报:四家营收破百亿,UAW罢工致多家Tier 1利润受挫

延锋携手中科万影开启智能座舱 “沉浸式音频”领域的战略合作,签约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

华为卸下包袱,长安提起速度,赛力斯或许会入股

专题推荐:

相关推荐